■ 首次展出的載人娛樂機器人“Robocoaster”,第一次將工業機器人應用到娛樂業本報記者陳夢澤攝本報記者葉薇
“2035年,是機器人的時代!”這是科幻電影《我,機器人》里的臺詞。影片背景是地球上每15人就擁有一臺人工智能機器人。
雖然今天的機器人還未發展到這般智能,但機器工人已無處不在。它們代替人,在工廠車間大顯身手。無論是喝的可樂、用的手機、還是坐的汽車,都有機器人的參與。
今天上午,2013第十五屆中國工業博覽會開幕,工業機器人占據1.25萬平方米的獨立展館,首次成為專業展的主角集中亮相。包括ABB、發那科、庫卡、安川電機全球四大機器人家族在內的100多家企業同台競技。
機器人將給“中國製造”帶來怎樣的活力?跟隨記者到工博會現場看一看。
“男女”有別,各司其職
展館里的機器人,可沒有變形金剛的“威風凜凜”,大部分都像只有一隻胳膊,沒腿腳、沒腦袋,“長”在半人高的底座上。事實上,機器人只有亮相科幻大片,或是充當人的生活伙伴(如家政機器人)時,才要有一張討人喜歡的臉。
在發那科公司的展台,記者看到了一款“拳頭機器人”,小巧可愛,卻不乏智能,被喻為機器人世界中的“女孩子”。
多數機器人手臂的各個關節是串聯結構,更像是個“男子漢”。“他”負載能力強,如發那科串聯機器人可負載5公斤到1.35噸的工件;工作範圍大,在以“他”為中心的360度工作島內發揮效率,更適用於如焊接、塗裝、碼垛等男性工作崗位。
而拳頭機器人則是並聯結構,“她”可以自由轉腕,柔性更大,在工作中不僅可以隨意地變換物品的角度,更適用於整列、裝配等多種作業,就好像一位穩穩坐在位子上的“女工”。同時“她”負重較小,更適應於精密、輕巧的小型物件的作業,分揀巧克力、裝配芯片、組裝鍵盤等,樣樣在行。
“車身工廠”忙碌不停
ABB公司的展台一側,一個小型“車身工廠”吸引了眾多觀眾。幾台機器人倏進倏退,手臂上下翻飛,貌似笨重的鐵臂,居然可以靈巧地在車身上焊接、打點、切割,甚至可以伸進人都很難夠到的汽車內部。1台鴕鳥毛機器人、1台帶導軌噴塗機器人和1台開門機器人好比車輛的3個“保姆”,正“各司其職”:鴕鳥毛機器人負責擦洗車身,開門機器人接到指令立馬打開車門,讓噴塗機器人“探頭”噴塗內側……
這其實是一條 “柔性化全自動汽車生產線”,演示了機器人技術在衝壓自動化、白車身焊接及汽車塗裝的應用解決方案。從對汽車整車生產線到對各類汽車零部件的焊接、切割、塗膠、搬運及檢測等,各種品種的機器人各就各位,配合默契。所謂柔性,是指可根據市場及產品需求,在同一條生產線上共線生產多個車型不同批量的汽車產品。
“目前機器人技術最重要的三個發展趨勢:更快速,更精確,更加智能的視覺導引。”ABB展會負責人介紹說。“眼力”驚人的一套白色機器人,配備了三維視覺系統。可對放在傳送帶隨意擺放的工件快速識別,並使用視覺跟蹤系統引導,靈活抓取並擺放不同角度的工件。在工作中若碰到人體或其他障礙物,系統就會自動停止工作,減少安全隱患。
游戲機器人德國空運
機器人,不僅值得看,還能很好玩。庫卡公司在本屆工博會上展出一款載人娛樂機器人“Robocoaster”,這是國內首次亮相的將工業機器人應用到娛樂業的機器人“明星”。
記者現場看到,這款機器人“懷裡”能同時坐2人,觀眾可以通過觸摸其顯示屏自動調節速度,一會摩天輪、一會過山車般地在空中旋轉、平移,體驗到正負1.9G的超重和失重感覺。
這款機器人是從德國空運而來,現場調試和維護者都是德國的工程師。其與人互動的特點,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許多人報名參加,現場感受六度空間帶來的刺激。
“這款娛樂機器人按照速度和旋轉程度不同,可以分為5檔,適用不同人群。”展台技術人員潘軼皓表示,目前,“他”已被運用於德國和丹麥的樂高樂園以及法國迪士尼樂園。由於是載人的娛樂機器人,因此這款機器人對安全性要求非常高。
“搬運工”闖出新市場
在工業機器人展館,外商展出面積超過60%。工業機器人市場,外資品牌幾乎占了中國國內市場份額的90%。就在這種局面下,上海一家本土企業沃迪卻從研製“搬運工”入手,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沃迪機器人壘起來的食品箱,輪廓線條就像刀切豆腐一樣齊,動作精度達到了0.3毫米。大力士能這樣心靈手巧,實在不容易。更妙的是,在碼放物品時,機器人舒展揚臂和跳探戈似的轉身,行雲流水般又快又準。
據介紹,由於太苦太累,現在即使在西部省份,搬運工的月工資即便直逼4000元,也難招到人。於是,不會辭工、不用加薪的機器人越來越受青睞。數據顯示,雖然國內的製造業眼下有些低迷,但對搬運機器人的需求始終在高位增長。
沃迪本是做食品加工機械的,在機器人領域沒有一點基礎。後來,公司瞄準市場需求,自主開發,與上海交通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合作,研發出了搬運機器人。沃迪機器人在穩定性和安全性上已不遜於日德,今年預訂數量比去年提升50%。
更多領域大顯身手
機器人應用於製造業,最早始於汽車工業的生產需求。美國60%的工業機器人用於汽車生產;全世界用於汽車工業的工業機器人也已經達到總用量的37%,用於汽車零部件的工業機器人約占24%。因為工業機器人重覆定位精度高、可靠性高,能夠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目前的國內市場需求方面,汽車行業依然占據半壁江山。
記者採訪展商獲悉,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方面汽車行業仍將是工業機器人的主要需求方,另一方面,一般工業應用工業機器人的趨勢正逐年上升。
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錢暉認為,勇於嘗試者越來越多。如今,每個製造業細分行業,至少有一家頂尖企業在使用機器人。不僅如此,連快速消費品、物流行業也開始出現客戶。“醬油、可樂、啤酒等物流企業的包裝、運輸崗位上,機器人都在大顯身手。”
安川機器人事業部技術部長廣田博康介紹說,在中國第一次使用機器人的廠家非常多,他們對機器人產品還不是很瞭解,對使用的效果也比較擔心,但普遍充滿期待。中國市場的產品規模大,比日本更適合使用機器人。目前日本市場工業機器人的使用相對普及並且飽和。將來幾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使用量將會越來越多。機器人在搬運、裝配行業增長迅速,預計未來,工業機器人的很大一部分將應用在一般工業行業。電子電氣、塑料化工等勞動密集型的行業,都是未來的應用增長空間。 (原標題:“中國製造”機器人總動員)
- Feb 17 Mon 2014 19:18
“中國製造”機器人總動員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