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20年來,在創造令人矚目的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形成了具有時代特征、以創新為內核的“園區經驗”,同“張家港精神”、“昆山之路”一起,成為蘇州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三大法寶”。創新創業已經成為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上最顯著的內在基因和外在標誌,並型塑了園區的價值標準,也內設了這座現代化新城的精神方向。
  開放和創新“雙翼”並舉
  “從某種意義上說,以學習、借鑒新加坡而崛起的蘇州工業園區不僅是蘇州、江蘇的‘城市名片’,更可以說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縮影和象徵。”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王翔說。
  園區開發建設,從學習借鑒新加坡經驗起步,迄今已組織160多批3000多人次赴新加坡培訓,吸收發展經驗。但是,園區並不止步於簡單的學習借鑒,而是時時處處都帶著創新的眼光。作為學習借鑒新加坡經驗的重要成果,一站式服務中心是為進一步優化和完善親商服務、創造更具競爭力的服務軟環境而成立的專門機構,但其對於大型企業的服務優勢較為明顯,而對於園區30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業來說,資金、人才、信息等瓶頸卻無法進一步解決,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應運而生,為科技型企業量身定製服務方案。
  從2006年開始,園區經驗首次整體“打包”輸出到宿遷。幾年下來,蘇州工業園區“走出”一片新天地,蘇宿工業園成為江蘇南北合作共建園區的樣本;蘇通科技產業園成為園區域外商業性合作的陣地;蘇滁現代產業園是園區以市場化為導向,“城市整體開發運營”的嘗試;新疆霍爾果斯口岸項目則樹立了東西區域“手拉手”的典範;蘇相合作區又是以產業聯動為特征,跨區聯姻合作的新探索。
  給政府找到恰當的位置
  今年10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在蘇州工業園區綜合保稅區開展調整相關稅收規定促進貿易多元化試點。“原來只可以做單向的出口貿易,現在我們有充分的有利條件來開展進口貿易。”WESCO(蘇州)貿易有限公司中國區總經理哈斯表示,貿易多元化的實質就是便利化,這有利於企業實現市場在發展中的主導地位。
  “園區開發建設伊始,就著力構建一種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與政府更好發揮作用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讓政府在管理中找到自己恰當的位置。”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楊知評說,良好的經濟機構,特別是公共部門,對經濟增長至關重要。
  從1996年起,園區就開始清理行政收費,經過十多年探索,先後實施了三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探索出一套材料、一窗受理、後臺流轉、協調辦理的一站式服務新模式,逐漸形成審批承諾制。如今,這種簡政放權已經深入到園區發展的各個部門,從工商、稅務、海關到人力資源等,幾乎是全方位。
  “政府會主動‘砍掉’阻礙企業發展的荊棘,在有序的環境中實現產業自由發展目的。”江南嘉捷電梯總裁金志峰說,企業對這些做法既贊賞又感激,“親商理念”凸顯的是政府以簡政放權為核心的改革思路,成就了政府與企業和諧共榮的局面。
  創新土壤為持續發展提供驅動力
  “經濟發展要通過不斷的轉型升級提升後勁,產業轉型升級的基礎是科技創新。”園區科技局局長張東馳說,科技創新始終是園區關註最多的一種創新。逐年增長的科技投入、科技領軍人才創業工程、風險投資跟進補貼辦法、科教協同創新等一系列促進政策和扶持措施,讓人們看到了園區在產業結構轉型、促進自主創新上的獨到做法。
  開發建設不斷深入,園區的創新也在不斷深化,從經濟領域向社會領域、由市場體系向城市管理、由政策爭取向制度創新不斷推進。
  走進湖西社區的“民眾聯絡所”,工作人員笑著告訴我們,社區大媽們再也不用為廣場舞場地“打游擊戰”啦。聯絡所把12個小區的各種有利資源集約利用,形成充分實現民眾自治的“大服務圈”。由各社區能人組建的拉丁舞、交誼舞、民族舞等幾十個專業舞蹈團隊,在聯絡所內統一安排開展教學,滿足了不同年齡層面社區居民的現實需求。園區社區建設經驗已由國家民政部編入《中國特色社區建設理論與實踐叢書》併在全國推廣。
  本報記者 高 坡 李仲勛 孟 旭
  本報通訊員 單小輝 盛 崢
  (原標題:蘇州造就創新創業“高材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yphrwx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